校内各单位: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OBE”教育理念,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引导广大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不断激发课堂教学创新活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经学校研究,决定举办南阳理工学院第六届课程思政暨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组织
(一)大赛目标
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学,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教师贯彻落实“OBE”教育理念;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与实践;以一流教学打造一流课程,助力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大赛分类
本届大赛参赛组别分为两类,即实践组和理论组。
(三)参赛人员资格
1.各教学单位2024-2025学年从事理论课程教学或实践课程教学的在岗教师均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2.实践组参赛教师,要求参赛的实验项目总数不少于8个;理论组参赛教师,要求参赛的理论课程不少于24学时。以上课程须为2024-2025学年开设的课程。
3.已荣获历届省级及以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奖项和近三届校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及以上奖项的教师不再参加本届大赛。
4.荣获近三届校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奖项的教师,如果参加本届大赛,本届参赛课程不得与之前参赛课程重复。
5.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教师不能参加本届大赛:
(1)在我校从事教学工作未满3年者。
(2)近三年来发生教学差错或教学事故者。
(3)近三年有违反师德师风者。
二、大赛流程、时间及规则
(一)大赛流程及时间
本届大赛分为初赛、决赛两个阶段。初赛由各教学单位组织,在5月底前完成;决赛由教务处组织,于6月份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初赛组织
各教学单位接到本通知以后,要认真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成立由教学单位院长(主任)为组长的院级初赛领导小组,积极组织符合参赛条件的所有教师参加初赛。
2.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学校分配名额(详见附件1)择优推荐参加校级决赛人选,推荐结果及名次在本单位公示。
(三)决赛流程及规则
1.实践组
实践组决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设计创新汇报,时间不超过10分钟;第二阶段为现场模拟授课,讲授内容从提交的4个实验项目中以现场抽签的方式抽取,时间为25分钟。为保证师生互动效果,现场模拟授课可以带四名学生。第三阶段为现场答辩,专家根据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和模拟授课情况,重点围绕课堂教学理念、组织、实施与效果进行提问,参赛教师回答,时间为5分钟以内。评委根据参赛教师提交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模拟授课和现场答辩情况,结合评分标准,现场对每位参赛教师进行打分。
2.理论组
理论组决赛分理工科组、文科组和大思政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三个小组进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设计创新汇报,时间不超过10分钟;第二阶段为现场模拟授课,讲授内容从提交的6次课(12学时)中以现场抽签的方式抽取,时间为15分钟。为保证师生互动效果,现场模拟授课可以带四名学生。第三阶段为现场答辩,专家根据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和模拟授课情况,重点围绕课堂教学理念、组织、实施与效果进行提问,参赛教师回答,时间为5分钟以内。评委根据参赛教师提交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模拟授课和现场答辩情况,结合评分标准,现场对每位参赛教师进行打分。
三、奖项设置
(一)本届大赛奖项设一等奖、二等奖若干名,特等奖项的设置根据比赛情况决定。
(二)学校将按有关文件规定对获奖教师进行表彰,颁发获奖证书,并发放相应的奖金。
四、参赛教师提交材料
(一)推荐参加校级决赛教师及课程信息汇总表,推荐表。
(二)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在深入落实“OBE”教育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及相关材料中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所在单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文件命名按照“课程名称+成果报告题目”的形式。
(三)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提交的授课内容对应的教案。
(四)材料提交时间及要求
请各教学单位在6月3日下午17:00点前将本单位推荐参加校级决赛教师及课程信息汇总表(纸质版1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参赛课程教学大纲、理论组6次课程教案和实践组参赛实验教案(以上四类材料匿名纸质版7份)、决赛推荐表(实名纸质版1份和匿名7份)报送行政楼115室。将匿名版决赛推荐表、教学大纲和教案按顺序装订成册(共装订7份)。所有纸质版材料用档案袋装好,每袋限装1位参加老师的材料,并将《决赛推荐表》贴于档案袋的正面;所有材料电子版发送至:164114409@qq.com,联系电话:62073875,联系人:王珂。
教务处
2025年2月21日